品牌亮起来,责任与创新是根基。
秉承中国电子工业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中国电科始终与新中国同心同行,聚集军工电子战线的科技精英,自力更生、协同作战、顽强拼搏、创新图强,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积淀了一批在行业和专业领域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品牌。这些品牌背后,是中国电科在关键时刻竭力为党和国家“争口气”的使命责任,是中国电科在困难时刻对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更是中国电科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新机遇的主动作为。
预警机系列品牌:我们一定要争口气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轰鸣的马达声由远而近,铁甲铮铮声撼大地、铁翼飞旋翱翔苍穹。
这一天,中国电科25型独立装备、700余套台套电子装备接受检阅,全面覆盖32个装备方队、7个模块,全面覆盖12个空中梯队;这一天,在空中梯队领队机——空警-2000的带领下,空警-500、空警-200、空警-500H、空警-200H,以矫健的雄姿,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中国电科历次参阅装备最多的一次,集中展示了科技赋能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强大力量,也是我国预警机家族第一次整齐亮相,向世界宣告:空军预警机谱系化战斗力已经形成!
空中千里眼,云中中军帐。从自主研发第一架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到完全实现“中国芯”、打造世界领先的空警-500,到出口整机,到代际化、谱系化的中国预警机集体亮相,再到实现预警机事业的长足发展,不断引领世界预警机的未来,这背后始终不变的是中国电科人“一定要争口气”的信念。
“一定要争口气”,就是对“中国人一定能行”的信心始终坚定!
预警机的作用是远程预警和空中指挥引导。依靠预警机,可以及早地发现、识别和跟踪各种目标,提供的预警时间要比地面防空平台高好几倍,其工作效率相当于8~10个高性能的大功率地面雷达站。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较好的预警机,即使战机数量只有对手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战争。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1992年,王小谟联合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请求自主研制预警机。这一主动请缨的壮举,很多人根本不敢想象:研制预警机这样复杂浩大的工程,国内技术储备和配套能行吗?怀疑、否定和阻力,接踵而至;压力、挑战和艰难,不言而喻。然而,王小谟始终坚定地站在风浪的最前沿,他坚定地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而且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
“一定要争口气”,就是对科研一线数十年如一日的始终坚守!
从1999年立项,到2004年首飞成功,预警机团队实行的是“7•11”工作制,一周要上7天班,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整整五年,很多人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与之相伴的,还有试验中飞机上90多分贝的噪音和不可预料的飞行风险。有一次飞机失速,从高空一直掉到3000米高度才稳住,有的试验人员耳膜被急速变化的压力击穿!时任大系统型号负责人的陆军院士,在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期间,脑子里全是研制上的事,出院当天就赶赴现场。生前担任某分系统负责人的栗金红,被突发的疾病拽进医院,诊断为癌,6次化疗后身体极度虚弱,头发基本掉光,却几次出院,争分夺秒地奋斗着。
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有捍卫万里海疆的壮志,我们有保卫无垠蓝天的雄心。我们无所畏惧,哪怕牺牲生命……”正是在“一定要争口气”的信念支撑下,中国电科人前仆后继,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将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托上了祖国的蓝天,为中华民族打造了可靠的“空中帅府”。
自主创新系列品牌:坚守使命责任突破核心技术
“中国电科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党和国家直接掌控的战略性科技型中央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不是唯一的任务,不能什么能赚钱就去干什么,而是国家要我们干什么就去把什么干好。”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如是说。
多年来,中国电科始终坚守“国防、科技、电子信息”的使命责任,坚持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着眼电子基础产品长远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将主业聚焦到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领域,积极推动构建网络信息体系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工程,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基础产品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突破了多项关乎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
坚持自主创新,就是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沉下心来搞研发。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要求,中国电科组织集团优势力量,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论证和实施,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3月12日,中国电科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迎来重要里程碑。来自超过15个国家的部长、大使、及高级代表齐聚意大利首都罗马,共同见证了国际SKA组织天文台公约签字仪式。作为工业界代表,中国电科深入参与SKA项目,获得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为持续推动通过天线工作包关键设计评审,以及从建设准备阶段转入到SKA-1建设阶段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也进一步提高了CETC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2019年6月5日,黄海海域风平浪静,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长征十一号火箭载着七颗卫星一飞冲天,由中国电科牵头研制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天象”试验1星、2星也随之成功进入既定轨道,标志着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国首个实现传输组网、星间测量、导航增强、对地遥感等功能的综合性低轨卫星,也是未来低轨道星座系统建设的最简网络模型。卫星技术验证成果将支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的低轨接入网和国内其他低轨宽带互联网星座的建设……
坚持自主创新,就是用今天的投入为明天的发展铺路搭桥。
为掌握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中国电科始终坚持在独有独创上下功夫,按照“突破一代、超越一代”的发展思路深入论证谋划,梳理形成重大前沿创新技术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按照“落实开展一批、组织推进一批、布局谋划一批”的工作思路,梯次滚动布局对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前沿创新成果。
2019年中国电科设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投资近70亿元布局了DSP、AD/DA、FPGA、CPU、CUMEC、电科云等12家自主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砥砺发展一年来,一个个过得硬、立得住的产品,从12家自主创新平台锻造出炉。
4月9日,中国电科云公司采用“云发布”形式,发布业界首款面向党政军用户的信创云一体机产品,采用极致工业设计,全信创架构,支持主流信创芯片和操作系统,具备高性能、安全可靠、一站式服务等特点,为客户提供软件、硬件、生态和服务四位一体的信创解决方案;
几乎同时,成立仅一年的联合微电子中心CUMEC科研人员利用自主建设的8吋硅基光电子工艺线制造的集成电路产品完成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顺利实现8吋硅基光电子特色工艺平台建设通线的阶段目标,创造了业界8吋特色工艺平台建设速度的全新记录,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光成套工艺……
敢于突破、勇于探索,2020年,中国电科将继续加大在自主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布局核心器件及装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主要方向,以更多的原创发现、发明,从跟跑到领跑,支撑集团公司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用创新力量和工匠精神,让CETC品牌更加响亮。
网信事业品牌:新机遇中展现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于中国电科,“新基建”其实并不陌生。从电子工业、信息产业,再到网信事业,一路走来,中国电科对国防、科技、电子信息领域的时代脉动有着深刻的洞察。从举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发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革命的时代舞台上,中国电科始终站在前列。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随着数据要素的地位愈加凸显,中国电科赋能的行动也要愈加深入。“数字化本质上就是‘端到端的数字联接’,我们要向着制造数据、产生信息、结合认知、形成智慧的方向,围绕数据做文章,围绕联接做文章,围绕赋能做文章,认真谋划抓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数据‘微笑曲线’两端变革深耕,打破企业边界推动企业形态转型。”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的新机遇,中国电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指出。
积极变革,拥抱数据,这是中国电科抢抓新机遇的务实行动。
3月31日,中国电科正式发布了适用于“新基建”的物联标准体系——“电科开物”,由此标准体系架构做指引,客观世界实时产生数据的万物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访问物体将会像访问网页一样简单。“电科开物”可有效提升全域物联感知接入能力,围绕终端设备统一接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化的物联数据采集与发布,以及逐层辐射、分级管理的物联网物体解析节点建设模式,为“新基建”打牢共用支撑,为“万物数联”提供物联数据支撑。目前,“电科开物”已为嘉兴大数据中心与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福州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天地一体化地面信息港、雄安数据管理系统等提供物联数据支撑服务。
一手抓标准制定,一手抓产业布局。
在上海嘉定,中国电科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目标,大力推进“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目前已接入57种16.6万个社会治理类传感设备,每日汇集数据超900万条,通过整合6个单位和9个街道社区14万条政务数据,形成了城市级物联基础设施的“数据一片湖”,依托人工智能学习平台的数据挖掘分析,完成立交防汛、跨门经营、河道污染、垃圾暴露、九小场所消防隐患等数据模型;
在海南海口,中国电科承建的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初步投入实战化运行,已初步形成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实现24小时全天候值守,对可疑目标进行实时识别监管、统一指挥、联勤联动处置,对打击走私、海上救援、突发事件应对以及海上交通安全的预警和处置。目前,中国电科正在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让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据,为海南自贸区(港)社会管理能力提升保驾护航……
勇立潮头,数据赋能。
2019年,中国电科成功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这是对电科多年来献身国防、服务民生的极大肯定。面向未来,中国电科将紧紧把握“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贡献电科智慧、电科力量,用责任与创新铸就党和国家可依靠信赖的网信事业“大国重器”品牌。